如何监测血压
2020-04-15 08:42:00 来源:康掌柜体检网
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平常不注意监测血压,而是以出现头晕等症状作为是否需要测量血压的标准。这显然是错误的。血压的持久平稳控制需要长期规范地监测,尤其是家庭血压监测很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血压测量。高血压被称为威胁成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血压升高,而是一开始就包括全身各个部位血管的异常以及相对应内脏器官的不利影响。因此,高血压一旦被确诊,就必须经常监测血压。
特别是中老年人,面临着动脉硬化和身体个器官功能减弱,血压升高,波动幅度较大,更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若有血压异常升高者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要及时诊断,规避日后出现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那么,该怎样监测血压呢?下面介绍些有关血压常识和监测方法。
1. 血压的形成 血压指的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的压力。人体各级血管中,“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血压高低不等,主要由心室收缩和周围动脉的阻动脉血压较静脉血压高。另外与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流量和血液的黏调度也有关。日常生活中,血压会有微小波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也会上升。
2. 高血压的定义 我国目前执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规定,即成年人血压超过18.7/12Pa 为高血压,血压 120/80- 139/89mmH 为正常高值、140/90-159/99mH 为一级高血压,160/100-179/109mmHg 为二级高血压,180/110mmHg以上为三级高血压:若收缩压大于等于18.7kPa ( 140mmHg)、舒张压小于12kPa( 90mmHg ),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3. 标准血压测量方法 标准测血压要求:安静休息半小时,取坐位,测右上肢血压(前臂血压影响因素多,不符合标准),右上臂要求与右胸保持同等水平,肘部微曲(不要太紧张绷直),测血压时不能讲话,保持室温合适(脱衣或冷风吹过等均可升高血压)。一次测量出现血压升高,不必惊慌,休息半小时后再测量一次,有时血压可能就正常了。
4. 高血压的监测
(1)血压波动: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天中血压波动十几毫米求柱是正常的,在活动、情绪变化时血压升降二十多毫米汞柱也是允许的。通常,一天24小时血压波动有一定的规律。 早上醒来,导体各部分苏醒,血压、心跳明显升高,且为一天中最高值、一直持续到上午11点。早晨这一段时间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峰时间,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早上醒来必须让身体“预热”一下.。等苏醒到一定状态,才能出去晨练。午睡时血压下降,这一段时间是一天中血压低值时间。一直持续到晚上睡前。晚上人睡后血压最低,是一天的低值、可持续到深夜1-2点。之后连渐上升至早上醒来。血压这种“两高两低” 现象。
(2)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季节、气温环境,情绪应激及身体状态(休息还是正在活动中)均会影响血H的测量值。一般来说.天气冷时血压普遍升高,心脑血管发病情况也明显增多:紧张的氛围、陌生或不自如的场所也会使人的血压升高,有时候还会高出许多;活动、讲话或情绪激动也会使血压升高:有的人有“白大褂血压”的现象,即在医院碰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测血压时,血压就会显得比平时高很多,这些人要多测几次,尽量避免出现“白大褂血压”现象。有些人血压虽低,但并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日常生活自如,就不能算低血压。判断是否低血压,一般以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出现头晕、眼花等为度(而坐久或蹲久站立时出现头晕、黑朦等为“直立性低血压”,是与体位突然改变有关的血压下降,不在此范围)。若是用电子血压计,应经常与测量准确的血压计进行校对,避免血压计产生的误差。
一般来说, 白天血压保持在 135/85mmHg以下、夜间血压保持在 120/80mmHg以下较为理想。由于血压测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初次血压升高的“患者”不-定马上服用降压药,一般建议随后连续测量血压,每天上午测量一次、下午测量一次,一周后看是否存在高血压。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假性高血压”的过度治疗。
(3)注意清晨血压监测:清晨时段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最高。研究显示,清晨时段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卒中发病率的最高时段与一天血压最高时段 (清晨)相吻合。
另外,清晨时段高血压最容易被忽视,在体检中,测量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而这时的血压已超过清晨时段的血压。有报告指出,在诊家压已控制的患者中,清晨血压未控制率超过60%,在诊室未控制的患者中,清晨血压未控制率达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