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 | 临床意义 |
1 | 一般检查 | 判断体重、血压、腰围、腰臀比是否正常。 |
2 | 内科 | 通过望、触、叩、听诊对心肺及肝胆脾胰等腹部器官、神经反射等作出基本判断。 |
3 | 裸眼视力、矫正视力 | 视力是否正常。 |
4 | 色觉 | 有无色弱及色盲。 |
5 | 外眼 | 眼睑、泪囊、结膜、巩膜、角膜、眼球、瞳孔等有无异常。 |
6 | 裂隙灯检查 |
7 | 外科 | 通过望、触诊对皮肤、浅表淋巴结、甲状腺、乳腺、脊柱及四肢、肛门直肠、男性前列腺及生殖器官的常见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
8 | 血常规(五分类) | 通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判断有无细菌感染、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
9 | 尿常规、尿沉渣镜检 | 泌尿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
10 | 尿素(UN) | 肾功能异常时可增高。 |
11 | 肌酐(Cr) | 肾功能异常时可增高。 |
12 | 尿酸(UA) | 肾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痛风时可增高。 |
13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肝细胞损害的灵敏指标 |
14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15 | AST/ALT |
16 | 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 肝胆疾病诊断指标 |
17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TC) | 高脂血症的指标。 |
18 |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 | 高脂血症的指标。 |
19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H) | 增高有抵抗动脉硬化的趋势。 |
20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LDL-CH) | 增高有促进动脉硬化的趋势。 |
21 |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 正常值<4,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
22 |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ApoAI) | 载脂蛋白A1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增高有抵抗动脉硬化的趋势。 |
23 |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ApoB) | 载脂蛋白B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增高有促进动脉硬化的趋势。 |
24 | ApoAI/ApoB比值 | ApoAI/ApoB比值<1,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指标 |
25 | 血清脂蛋白(a)测定(LP(a)) | 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26 | TC/HDL-CH比值 | 评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
27 | 空腹血糖测定(FBG) | 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
28 | 肝胆脾胰双肾彩超 | 肝胆脾胰双肾有无形态学改变、占位性及其它病变(如肿大、炎症、结石、息肉、囊肿、良恶性肿瘤等)。 |
29 | 颈动脉彩超 | 颈动脉有无动脉硬化及脂质斑块、血栓等。 |
30 | 心脏彩超 | 心脏大小、结构、瓣膜及功能有无异常。 |
31 | 乳腺彩超 | 乳腺有无占位性病变。 |
32 | 乳酸脱氢酶测定(LDH) | 心肌损伤的指标。 |
33 |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 |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时增高。 |
34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CK-MB) |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时增高。 |
35 |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HS-CRP) | 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变的存在和发生心血管意外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
36 |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Hcy) | 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 |
37 | 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NT-proBNP) | 无症状心衰的早期诊断及左心室超负荷的指标。 |
38 | 血浆D-二聚体测定(D-Dimer) | 评价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监测治疗效果及DIC评估。 |
39 | 血流变学检测 | 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 |
40 | 胸部正位 | 通过数码摄片对肺部、胸膜、纵膈、横隔、肋骨、心脏及大血管进行检查,判断有肺部无炎性病 |
41 | 颈椎 | 变及占位性病变、心脏形态改变 |
42 | 心电图 | 心电图对各种早搏、传导障碍、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等具有初步诊断价值。 |
43 | 早餐 | 标准餐卡及营养卫教 |
44 | 健检总结 | 健检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