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项目
通过测量受检对象的身高、体重、心律、血压等基本生命指标,科学判断是否正常。具体检查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内科
通过问诊收集病史,借助相关仪器或通过视、触、叩、听等方法,检查胸部、腹部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可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外科
外科检查是对人体一般情况的常规检查,如:身高、体重、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四肢及脊柱运动情况等。一般由医生进行判断,必要时借助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眼科
眼部检查是对眼外观是否正常、视力、色觉、辨色力以及是否有眼部疾病进行的检查,还包含眼底的检查、眼压的检查等。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耳鼻喉科
通过对耳、鼻、咽喉部位的外观、功能等进行检查,初步筛查耳鼻咽喉部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咽炎、鼻炎、扁桃体炎、喉癌等。
血常规
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体检项目项目包含: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比值(LY%)、单核细胞比例(MONO%)、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
尿常规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成分、形状等进行分析,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及了解肾功能,还可用于协助检查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等。
大便常规
大便常规检查是指通过对食物残渣排泄物的检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一般包括对粪便性状、颜色、虫卵、细胞、隐血试验等检查。
大便隐血
大便隐血检查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也叫邻甲联苯胺法(OB)。大便隐血试验仍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此项试验快速简单,而且无痛。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广泛存在人体组织细胞内,如肝、肾、心、骨骼肌及脑等。其中以肝细胞含量最高。是诊断和检测肝细胞或肌肉损伤的基础项目。
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受年龄、性别和饮食影响。增高: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大量甘油三酯和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原贮积病等。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梗塞、营养不良、先天性α-β脂蛋白血症等。
总胆固醇
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病理性升高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病理性降低常见于:甲亢、严重贫血、急性感染、消耗性疾病、肝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是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能够结合和运输血脂到机体各组织进行代谢及利用的蛋白质。大量研究发现载脂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形成不同等位基因型多态性,并进一步形成不同表型的载脂蛋白,可影响血脂代谢和利用,从而影响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
血尿酸
血尿酸为体内核酸中嘌吟代谢的终末产物。血中尿酸除小部分被肝脏破坏外,大部分被肾小球过滤。
肌酐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尿肌酐增高常见于: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笥疾病,剧烈运动后等。尿肌酐降低常见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可反映检查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
甲状腺功能三项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促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调节生长发育,提高组织的耗氧量,促进能量代谢,增加产热和提高基础代谢。当甲状腺功能紊乱时,会发生甲亢或甲减,常见的甲功检查项目有T3、T4、TSH、FT3、FT4以及抗体等,临床上根据检查数目不一样常分为甲功三项、甲功5项、甲功全套等检查。
电解质
电解质检测是指对血清中的电解质成分进行测定,例如:钾,钙,钠,磷,镁,铁,锌,铜,汞,硒等,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生化检验项目,也是治疗严重失水、心力衰竭等所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相关,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少部分从食物或补充品中摄入。
Lp-PLA2(脂蛋白磷脂酶A2测定)
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全新的检验项目,此项目作为一个全新的特色的检验项目,对我国心血管专科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它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及胎儿肠组织中,故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除见于消化道癌外,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连续监测癌胚抗原水平还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糖链抗原CA199
糖类抗原CA199又称胃肠癌相关癌抗原,是用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细胞表面分离出来的单唾液酸神经节糖苷脂作抗原。正常人的分泌物如唾液、精液、乳汁、消化液中也存在。
糖链抗原CA724
糖类抗原724(CA724)是一种肿瘤相关糖蛋白,是胃肠道和卵巢肿瘤的标志物。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前列腺分泌的糖蛋白,前列腺癌时可见PSA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血清总PSA(tPSA)中有80%以结合形式存在,称复合PSA(c-PSA),20%以游离形式存在,称游离PSA(f-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前列腺分泌的糖蛋白,前列腺癌时可见PSA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血清总PSA(tPSA)中有80%以结合形式存在,称复合PSA(c-PSA),20%以游离形式存在,称游离PSA(f-PSA)。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鳞状细胞上皮癌抗原(SCC)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子宫颈、肺、头颈部等鳞状细胞内,是一种特异性较好的测定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它与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有关。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相蛋白,它是高度灵敏的炎症指标。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而在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其浓度显著(10倍甚至百倍)升高,而且上升和下降都很迅速。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白质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副产品。正常情况下,它会在叶酸、维生素B12、B6、相关酶的调控下分解为无毒的物质,然后从尿中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调控出了问题,同型半胱氨酸就会排不出去了,血中含量就会升高。同型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脑甚至遗传基因, 它至少与50种以上的疾病相关联。
DR胸片
胸部正位片是指胸部X片中的正位片,主要用于检查人体的骨性胸廓、胸部软组织、肺脏、心脏等部位,通过与正常影像相比较,判断出其解剖结构的变化,从而判断某些疾病。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通过体表电极将心脏生物电活动记录于心电图纸上。常用导联包括 6个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及6个胸前导联,(V1、V2、V3、V4、V5、V6)。正常心电图形包括顺序出现的P、QRS、ST段及T波 ,以及各波形间的时间间期,如P-R间期 ,Q-T间期等。分析各波形出现的顺序及基线水平的变化可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或全身疾病提供线索。
腹部(肝、胆、胰、脾、双肾)彩超
对人体腹部内脏器官(肝、胆、脾、胰、双肾)进行检查,提供高清晰度的动态超声断层图像,及早发现各种病变(如肿瘤、结石、积水、脂肪肝等)。
甲状腺彩超
通过彩色超声仪器更清晰地观察甲状腺的结构,了解有无肿物、结节、肿大、炎症;可发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疾病。
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彩超
超声通常作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等部位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能够发现大多数疾病,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
呼气试验C13
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其具有非侵入性、准确、特异、快捷等特点。被检测者口服核素(C13或C14)标记的尿素后,如果胃中存在幽门螺杆菌就可将核素标记的尿素分解为核素标记的CO2,CO2弥散入血液后经肺脏呼出,通过收集检测呼气中核素标记的CO2,即可判断是否存幽门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