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检查
通过测量受检对象的身高、体重、心律、血压等基本生命指标,科学判断是否正常。具体检查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内科检查
通过问诊收集病史,借助相关仪器或通过视、触、叩、听等方法,检查胸部、腹部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可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外科检查
外科检查是对人体一般情况的常规检查,如:身高、体重、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四肢及脊柱运动情况等。一般由医生进行判断,必要时借助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眼科(眼底、裂隙灯)
眼科检查是对眼外观是否正常、视力、色觉、辨色力以及是否有眼部疾病进行的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眼底检查、眼压检查等,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耳鼻喉科
通过对耳、鼻、咽喉部位的外观、功能等进行检查,初步筛查耳鼻咽喉部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咽炎、鼻炎、扁桃体炎、喉癌等。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着重检查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及颌面部组织等;也是全身检查的一部分,许多全身疾病常首先在口腔中出现病症。
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通过体表电极将心脏生物电活动记录于心电图纸上。常用导联包括 6个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及6个胸前导联,(V1、V2、V3、V4、V5、V6)。正常心电图形包括顺序出现的P、QRS、ST段及T波 ,以及各波形间的时间间期,如P-R间期 ,Q-T间期等。分析各波形出现的顺序及基线水平的变化可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或全身疾病提供线索。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
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体检项目项目包含: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比值(LY%)、单核细胞比例(MONO%)、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
尿液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成分、形状等进行分析,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及了解肾功能,还可用于协助检查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等。
肝功能三项
肝功能检查是常规体检中的必查项目,定期检查很有必要,包括蛋白系类指标、转氨酶系列指标、胆红素系列指标、血清蛋白电泳等。
肾功能三项
肾功能检测包括:①肾小球滤过功能。②肾小管重吸收、酸化等功能,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预测预后、确定疗效等的重要依据。
血脂4项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血脂的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血脂四项一般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种指标的水平。具体检查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其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血脂检测的重点项目。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可反映检查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
心肌酶谱6项
心肌酶谱用于检查心肌酶。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和调节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作用。通过心肌酶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病变 。
血流变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特性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生理参数,它可以从整体水平了解诸多因素对血液粘度的综合影响。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一旦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
甲胎蛋白测定(AFP)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它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癌胚抗原测定(CEA)(化学发光法)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及胎儿肠组织中,故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除见于消化道癌外,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连续监测癌胚抗原水平还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糖类抗原测定(CA19-9)
糖类抗原CA199又称胃肠癌相关癌抗原,是用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细胞表面分离出来的单唾液酸神经节糖苷脂作抗原。正常人的分泌物如唾液、精液、乳汁、消化液中也存在。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前列腺分泌的糖蛋白,前列腺癌时可见PSA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血清总PSA(tPSA)中有80%以结合形式存在,称复合PSA(c-PSA),20%以游离形式存在,称游离PSA(f-PSA)。
肝胆胰脾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是利用声波成像的原理,对肝、胆、胰腺、脾等脏器进行探查,对人体是没有辐射和损伤的,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检查。
泌尿系+前列腺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泌尿系彩超可以检查泌尿系统中的结石、炎症、肿块、粘连等。
心脏彩超+左心功能测定
应用超声波扫描技术观察心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心功能,是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了解心脏各组成部分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了解心脏内畸形位置、大小、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其他畸形情况和病变程度。
颈部血管彩超
颈部血管彩超又称为颈动脉彩超,是对颈部血管行彩超检查,观察有无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阻塞等,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甲状腺彩超
通过彩色超声仪器更清晰地观察甲状腺的结构,了解有无肿物、结节、肿大、炎症;可发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疾病。
TCD-经颅多普勒超声
对颅脑血管及其分支进行超声检查,可发现血管的微细病变,评价其功能是否正常,是筛查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及脑血管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
胸部CT平扫(含三维重建,不含肋骨重建)
胸部螺旋CT有助于活动器官(如:心脏)的成像,以及清晰展示微小病变。
动脉硬化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而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弹性、结构性改变,改检查可以对四肢动脉血管硬化程度分析,有助于诊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血管弹性下降、硬度增加、内膜增厚、斑块及狭窄等异常病变。
骨密度
骨密度检测全称为骨骼矿物质密度检测,是检测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C14
口服C14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HP),则此菌就会分解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然后检测,呼出的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C14若有则代表存在HP若无则代表不存在。呼气采样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患者无痛苦,是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