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项目 | 临床意义 |
1 | 一般检查 | 了解身体的一般状况,包括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
2 | 内科 | 既往病史、心、肺、肝胆、脾、腹部及精神、神经系统有无异常 |
3 | 外科 | 检查皮肤、浅表淋巴结、甲状腺、脊柱、四肢关节有无异常。 |
4 | 视力、色觉、外眼 | 视力、色觉检查以及可发现沙眼、结膜炎、睑腺炎、角膜、晶体等眼科疾病。 |
5 | 眼底 | 通过眼底镜检查,主要发现玻璃体、视网膜及眼底血管病变等,为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病程做出判断。 |
6 | 耳鼻喉科 | 可发现中耳炎、鼻炎、鼻息肉、扁桃体炎等疾病。 |
7 | 前列腺彩超 | 双肾、前列腺、膀胱、输尿管,形态,结构等情况,判断有无囊肿,结石占位性病变等。 |
8 | 营养早餐 | |
9 | 材料费 | |
10 | 血常规 | 了解有无感染、贫血及血液病等。 |
11 | 尿常规 | 了解有无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急慢性肾病等。 |
12 | 谷丙酸氨基转氨酶(ALT) | 了解肝脏功能状况。ALT主要存在于肝心脑肾组织细胞内,肝细胞损伤越大ALT就越高。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均可引起ALT升高。 |
13 | 谷草转氨酶(AST) | 了解肝脏功能状况。AST主要存在于肝心脑肾组织细胞内,肝细胞损伤越大AST就越高。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均可引起AST升高。 |
14 | r-谷氨酰转酞酶(GGT) | 肝脏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梗阻性黄疸、胰腺癌、急性心肌梗塞、白血病等 |
15 | 碱性磷酸酶(ALP) | 佝偻病、肝胆疾病、肿瘤等。 |
16 | 血清蛋白四项 | 通过总蛋白、白蛋白检测,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及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意义。 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
17 | 肌酐(Cr) | 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 降低: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等。 |
18 | 尿素氮(BUN) | 各种肾脏疾患所致的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尿路梗阻、高血压、痛风等。降低:肝功不全、低蛋白饮食、妊娠等。 |
19 | 尿酸(UA) | 反应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与痛风有关 |
20 | 总胆固醇(CHO) | 见于肥胖、糖尿病、甲减、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降低:见于甲亢、肝硬化、贫血、营养不良等。 |
21 | 甘油三脂(TG) | 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等。 降低:见于甲亢、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功能低下、肝硬化。 |
22 | 高密度脂蛋白(HDL) | 为血清蛋白之一。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故增高时是有益的。减低见于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等。 ( 。 |
23 | 低密度脂蛋白(HDL) | 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他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于在动脉壁上,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故降低时是有益的。增高见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 |
24 | 血液流变学检查17项 | 监测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 |
25 | 心肌酶三项 | 用于心肌梗塞、心肌炎、肌肉损伤等辅助诊断。 |
26 | 幽门螺旋杆菌 | 检测是否有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该菌是胃炎、溃疡和胃癌的重要病因 |
27 | 空腹血糖 | 检查有无糖尿病及是否低血糖;也是筛查糖尿病的基本方法 |
28 | 甲胎蛋白定性(AFP) | 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
29 | 癌胚抗原定性(CEA) | 系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胰腺癌的筛查、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胃、乳腺、肺癌等也可升高。 |
30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筛查前列腺增生,肿瘤排查。 |
31 | 糖链抗原CA19-9 | 胰腺癌,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
32 | 胸部正位片DR(不出片) | 检查心脏、主动脉弓、膈有无异常,双肺有无炎症、结核及占位性病变等 |
33 | 颈椎侧位片DR(不出片) | 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可靠依据,如颈椎曲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形,间盘脱出、膨出、韧带钙化、骨折等。 |
34 | 12导联心电图检测 | 了解有无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变等 |
35 | 肝、胆、胰、脾、双肾彩超 | 检查肝、胆、胰、脾结构及形态是否正常 及有无占位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