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了解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三围、腰臀比例和营养发育状况等。
中医体质辨识 (仅限宝安分院)
由宝安本地名中医坐诊,根据中医整体观与辩证施治相结合的原则对亚健康状态给予综合调理建议~
内科常规检查
对胸廓、心脏、肺脏、腹部、肝脏、胆囊、脾脏、胰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进行全面理学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阳性体征,及早予以诊断和治疗。
外科常规检查
检查全身皮肤、浅在淋巴结、甲状腺、四肢、关节、脊柱等重要组织器官,发现可能存在的阳性体征。
眼科常规检查
检查视力、眼睑、泪器、结膜、眼球、角膜等项目及外眼器官。
眼底摄影
采用最先进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显示视盘、黄斑、视网膜、动静脉等的清晰彩色图像。特别是发现早期动脉硬化、糖尿病眼底等。
非接触式眼压检测
测量眼压,操作迅速,不接触角膜,不需麻醉剂,测量结果准确。
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
对外耳、外耳道、鼓膜,外鼻、鼻腔、鼻窦,咽部、扁桃体、鼻咽部、喉部等处进行详细的检查,及早发现病变,特别是喉癌、鼻咽癌等。
口腔科常规检查
对唇、口腔粘膜、齿、牙周、舌、腭、腮腺、颞下颌关节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和牙病,提出保护牙齿的方法。
腹部彩超
检查肝脏、胆囊、胆管、脾脏、胰腺、肾脏等是否具有病变情况。
输尿管、膀胱彩超
检查输尿管、膀胱是否具有病变情况。
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
深睿AI-胸部CT+肺部精准筛查
AI肺部精准筛查:该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胸部CT影像中,对各种类型的结节尤其是对磨玻璃结节保持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医师的双重诊断,筛查肝结节及肺部早期病变,预警早期肺癌。 速度快: 相较人工阅片流程,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精度高: 针对不同类型、位置、尺寸的结节保持高检出率精准定位至肺叶、肺段 定性分析: 精准量化结节大小,判断结节性质 智能随访: 自动匹配结节病灶,定量对比自动生成随访报告
外周动脉硬化早期检测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仪是通过检查血管弹性状况和脉搏波,发现早期血管病变,对动脉硬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主要以血流速度的高低来评定血流状况,可早期诊断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闭塞等。
静态心电图检查
用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检查。
静脉采血
使用真空管、一次性针头于肘静脉采取血液标本。
血常规(24项检查)
是最基础的血液检测项目,通过检查可了解三种血细胞的数量及各种相关参数。从而了解机体是否有贫血、感染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等。
尿常规(21项检查)
根据干化学和镜检分析,观察尿液中的成分变化,及早发现泌尿系统和其它相关疾病。
肝功能十二项
通过对肝脏酶、蛋白、胆红质的检测,可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情况,肝细胞实质受损情况,肝内、外胆道阻塞情况等。
肾功能三项
综合反映肾小球的功能,也用于痛风的诊断。
血脂六项
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碳13呼气试验
通过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确定胃内有无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几率增加3倍,主要用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同型半胱氨酸作为独立的心血管风险指标已被广泛接受,是高血脂、吸烟、糖尿病之外的又一危险因子。
心肌标志物五项
心肌损伤时,心肌标志物在血液中明显上升,故用于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损伤等辅助诊断。
胃功能四项
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在胃腔内经盐酸(HCL)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pepsin)作用变成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膘、胨及少量多肽。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值有关;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血清累泌素17(G-17)含量是早期胃癌重要指标:G-17是由胃窦G细胞分泌的胃肠道激素,是胃酸分泌的刺激激素,其分泌主要受胃内PH值、G细胞数量和进食的影响。它是反应胃窦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在诊断和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方面有重要地位,并在胃癌进展过程囊起重要作用。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复制、浸润转移,因此G-17是早期胃癌的重要筛查指标。
甲状腺功能三项
判断甲状腺功能,鉴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微量元素六项
监测微量元素平衡状态,预防微量元素失衡所致疾病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脂联素测定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肪组织特异性的血浆蛋白,它具有多种亚型,其在血液循环中以多聚体亚型为主。脂联素对提升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维持葡萄糖代谢平衡,可提前4-7年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类风湿因子
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通常为IgM类,多出现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或滑膜液。
乙肝二对半(定性)
诊断乙型肝炎及了解机体对乙肝的免疫情况。
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
EA的表达显示开始病毒复制,是EB病毒增殖的标志。EA-IgA出现在EB病毒复制周期的早期,起辅助诊断作用。 主要用于鼻咽癌的初筛.
甲胎蛋白定量
主要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肝样胃癌和性腺或性腺外某些生殖细胞肿瘤(如卵黄囊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癌胚抗原定量
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是肿瘤相关抗原TA-4的亚型,是一种糖蛋白。SCC存在于子宫、子宫颈、肺、头颈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细胞浆中,特别在非角化癌的细胞中,含量更丰富。 血清中SCC水平升高,可见于83%的宫颈癌、25%~75%的肺鳞状细胞癌、30%的Ⅰ期食道癌、89%的Ⅲ期食道癌;也见于卵巢癌、子宫癌和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临床上常用于监测上述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复发、转移或评价预后。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SGF是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结果,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逐渐释放到外周血液,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重要作用,在肿瘤形成早期即明显升高。TSGF可以对全身各系统、各脏器、各组织来源的肿瘤起到联合检测定的效果。
角蛋白抗原21-1
主要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程。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
高尔基体蛋白73
最新的肝癌标志物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AFP,特别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敏感,血清GP73联合CA199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敏感度会进一步提高。
糖类抗原242
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尤其对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卵巢癌、子宫癌、肺癌等肿瘤也可升高。
糖类抗原19-9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增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90%以上; 肿瘤复发时,CA19-9可再度升高,并且发生于影像学诊断之前。因此可用作监测肿瘤的复发。
营养早餐(赠送)
柠檬水、水果,鸡蛋、红薯、玉米、小米粥、包子、小菜、牛奶等(不同时节搭配)
报告解读
由全科专家对体检报告进行 一对一解读,并提出相应建议。
健康指标监测
历年体检数据进行对比,生成指标进行监控。
复查计划
按照《健康规划书》的计划安排,主动定期进行健康访谈、提醒,记录会员各项指标、自我感觉、饮食运动等情况变化,并给予评价指导,动态检测会员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