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个人基本情况
通过测量受检对象的身高、体重、心律、血压等基本生命指标,判断是否正常。具体检查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视力
检查视力是否正常,判断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通过观察视力表得出结果。
裂隙灯
裂隙灯显微镜,是眼科检查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裂隙灯显微镜由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组成,可以清楚观察表浅的病变,而且可以调节焦点和光源宽窄,做成“光学切面”,使深部组织的病变也能清楚地显现。
非接触电脑眼压
眼压就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简称为眼压。正常范围内的眼压可以维持眼球的稳定,保持良好的眼睛光学质量和眼内正常代谢。眼压过高过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眼的组织和视功能。
眼底照相
眼底主要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黄斑区等结构。眼底发生病变时,上述相应的结构及其颜色发生相应的改变,眼底照相是把眼底的病变时当时病变的程度及范围记录下来。
外科
外科体检项目在健康体检中有重要价值,包括皮肤、淋巴结、甲状腺、乳腺、四肢关节、脊柱、生殖器和肛门检查。
口腔科
口腔检查是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着重检查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及颌面部组织等;也是全身检查的一部分,许多全身疾病常首先在口腔中出现病症。
耳鼻喉科
通过对耳、鼻、咽喉部位的外观、功能等进行检查,初步筛查耳鼻咽喉部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咽炎、鼻炎、扁桃体炎等。
生化全项
通过对抽取的静脉血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等
胃功三项(胃蛋白酶原)
胃功能检查是一种通过病人血清,测定其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辅助诊断胃相关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方法。具体检查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呼气试验C13
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其具有非侵入性、准确、特异、快捷等特点。被检测者口服核素(C13或C14)标记的尿素后,如果胃中存在幽门螺杆菌就可将核素标记的尿素分解为核素标记的CO2,CO2弥散入血液后经肺脏呼出,通过收集检测呼气中核素标记的CO2,即可判断是否存幽门螺杆菌感染。
甲功六项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促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调节生长发育,提高组织的耗氧量,促进能量代谢,增加产热和提高基础代谢。当甲状腺功能紊乱时,会发生甲亢或甲减,常见的甲功检查项目有T3、T4、TSH、FT3、FT4以及抗体等,临床上根据检查数目不一样常分为甲功三项、甲功5项、甲功全套等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可反映检查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
肿瘤全项(男)
肿瘤标志物非常之多,单个标记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往往偏低,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倡一次同时测定多种标志物,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全套检测就是对常见肿瘤全面提示。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scc)
鳞状细胞上皮癌抗原(SCC)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子宫颈、肺、头颈部等鳞状细胞内,是一种特异性较好的测定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检测(ProGRP)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升高见于多种神经内分泌源肿瘤,包括:小细胞肺癌、类癌、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未分化大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其他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以及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不依赖雄激素的前列腺癌亚组。
维生素D检测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相关,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少部分从食物或补充品中摄入。
抗核抗体谱
该抗体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阳性,可帮助筛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尿液分析(流式法)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成分、形状等进行分析,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及了解肾功能,还可用于协助检查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等。
便潜血定量
大便隐血检查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也叫邻甲联苯胺法(OB)。大便隐血试验仍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此项试验快速简单,而且无痛。
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通过体表电极将心脏生物电活动记录于心电图纸上。常用导联包括 6个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及6个胸前导联,(V1、V2、V3、V4、V5、V6)。正常心电图形包括顺序出现的P、QRS、ST段及T波 ,以及各波形间的时间间期,如P-R间期 ,Q-T间期等。分析各波形出现的顺序及基线水平的变化可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或全身疾病提供线索。
心脏超声
超声检查操作方便,可以实时动态显示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运动,还可对心功能和血流进行测量和分析,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和主要检查技术。
颈部血管超声
颈部血管彩超又称为颈动脉彩超,是对颈部血管行彩超检查,观察有无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阻塞等,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甲状腺彩超
通过超声仪器更清晰地观察甲状腺的结构,是甲状腺疾病是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腹部彩超
对人体腹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器官进行检查,提供高清晰度的彩色动态超声断层图像,及早发现各种病变(如肿瘤、结石、积水、脂肪肝等),还可依据病灶周围血管情况、病灶内血供情况,鉴别良恶性等。
无创肝纤维化检测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肝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慢性肝病在进入肝硬化前尚有逆转可能,因此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评价、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CT
胸部的CT是通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胸部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对X线胸片发现的问题作出定性诊断。肿块:(1)鉴别肿块为囊性、实质性、脂肪性或钙化性;(2)明确肿块的位置、范围,查明肿块与纵隔的解剖联属。
腹部CT
全腹CT检查,主要是观察肝、胆囊、胰腺、脾脏、肾、前列腺、子宫、盆腔等部位。了解腹腔脏器有无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结核、脓肿等;有无占位,如良、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有无畸形、结石、梗阻、穿孔、积液等。
头部核磁(MRI)+头血管核磁(MRA)
利用MRA成像技术对头部进行检查,其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无创伤性,不需用插管及对比造影剂的血管成像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颈椎核磁(MRI)
利用MRI技术进行颈椎进行检查,是颈椎相关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腰椎核磁(MRI)
腰椎MRI检查是通过影像设备对腰椎进行扫面,判断有无损伤、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情况,可显示病原、定位准确,诊断率高。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骨质疏松风险的最佳定量指标。
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检测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典型特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专科性检查项目较多,常见的检查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尿糖、果糖胺、酮体、胰岛素、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胰岛自身抗体(ICA、IAA)、无创检查等检查。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胶囊内镜(不含药)
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的方法。
前列腺超声
超声检查通常作为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初查方法,在前列腺疾病检查中应用价值较高。
盆腔CT
以CT为技术,上腹主要是观察肝、胆囊、胰腺、脾脏、肾等部位,筛查如脂肪肝、肝硬化、结石以及脏器占位性病变;下腹、盆腔主要是观察前列腺、子宫、骨盆等部位病变情况,筛查如前列腺增生、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积液等病变。
血常规
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体检项目项目包含: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比值(LY%)、单核细胞比例(MONO%)、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
肝纤三项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肝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慢性肝病在进入肝硬化前尚有逆转可能,因此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评价、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冠脉CT
冠状动脉CT检查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辅助检查,可以用于判断大动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主动脉瘤及夹层等病征,用于帮助临床诊断,但不列入常规体检范围。